By

日荐6-29

By

日荐6-26

《关于他人的痛苦》

苏珊桑塔格著

黄灿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定价:13

上市时间:20067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1977年她的名著《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评论方面的专著,也是她生前最后一本著作。该书将评论的重点聚集到战争摄影以其影响力上,探讨了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看影像者之间的关系。历史上,以战争的影像(包括照片、电视、电影)作为震撼治疗虽然有避免战争、维持和平的警世作用,但我们的视觉感官也因为不断受到此类数量庞杂影像的冲击刺激而变得无动于衷。这些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是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更且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更显荒诞。

一张照片之所以能够呈现到观者的眼前,首先得先透过摄影师主观视角的筛选,再经过政治正确意识形态的过滤,当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照片时,它很可能已经远离事实的真相,尤其在当今媒体不断以惨不忍睹的影像和危言耸听的论调充斥观众的耳目,此类以噬血为本质的报导,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将因此变得愈来愈弱智。旁观他人的苦痛究竟是为了谨记教训,还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邪淫趣味?观看这些凶残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们坚强一点以面对内心的软弱?还是令我们更麻木?或令我们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创伤?

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这本摄影评论专集中,通篇所分析的影像都是具时代意义战争摄影作品,然而全书却没有附上任何一张照片,仅以文字分析摄影作品,使读者必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拼凑照片的内容,如此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不让观者“正视”所谈论的影像,让观者跟影像产生距离,更为观者提供许多空间对影像作思考,不再只是旁观“他人的痛苦”。

 

 

责任编辑:李玉瑶

联系方式:021-53594508-1737

E-mail: [email protected]

MSN: [email protected]

By

日荐6–19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街舞的概念,街舞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渊源。街舞的主要派系、风格和种类,街舞的动作特点,以及街舞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对如何跳好街舞,街舞者应具有的观念和态度、各类街舞主要动作和基本术语、经典的街舞音乐,以及舞者的着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指导。
    读者对象:街舞爱好者,对街舞感兴趣的读者。

By

日荐6-19

价格
    a,国内邮购,《读库0600-0606》每套(七册)220元(含邮费),可一次性汇款,一俟每册出版,即予邮寄;若单独购买各期,0600每册40元,0601-0606各期每册30元(均含邮费)。
    b,国外邮购
    航空(邮件约在两周左右抵达),每册人民币90元(含邮费),《读库0600-0606》每套(七册)人民币600元(含邮费)。
    海路(邮件约需一到两个月抵达),每册人民币60元(含邮费),《读库0600-0606》每套(七册)人民币420元(含邮费)。
    办法
    a,银行汇款
    以下银行可任选一家:
    建设银行,卡号:4367 4200 1017 0498 216
    工商银行,卡号:9558 8202 0001 0452318
    农业银行,卡号:95599 8001 43912 73415
    招商银行,卡号:6225 8001 0164 7195
    各卡全是北京分行,用户名均是张立宪
    请汇款后通过手机短信(13901302674)或E-mail([email protected])告知详细邮寄地址(含邮政编码)。
    b,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邮局210号信箱  张立宪
    邮政编码:100036
    请在汇款单上注明所购期数和册数,或通过手机短信(13901302674)或E-mail([email protected])告知详细邮寄地址(含邮政编码)。

    备注
    一,读库的邮购信箱为[email protected];投稿信箱为[email protected];大家可随时通过这两个信箱与我联系。
    二,凡在留言中留下E-mail的朋友,我会将购买办法发到您的邮箱里,如不反对的话,以后读库有什么信息,也将发到您的邮箱中。
    三,到外地的邮件基本需要一周左右,北京当地的邮件会快些,大概三四天吧。
    四,如果您是通过邮局汇款,请最好再通过短信或mail告知我您的详细地址,因为汇款单上的地址往往不是很准确。
    五,“请给书穿好衣服,以免颠簸一路伤痕累累”,有朋友在信中叮嘱。这也是许多爱书人所担心的。请放心,经反复对比,俺选用的是那种复合包装袋,就是很厚有气泡的那种,并已经通过邮寄演习,绝对不会破损污折。
    六,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读库0601-0606不能出齐,我将负责向大家退款。

By

日荐6-10

史诗般的宇宙故事  傲然问鼎林格伦奖

继托尔金之后最优秀的盎格鲁撒克逊奇幻小说家

菲利普普尔曼:《黑质三部曲》

 

 

一套被认为颠覆了传统认知的创世传说、作品的深度与文学性足堪名列文学史的英国奇幻文学作品《黑质三部曲》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三部曲包括《金色罗盘》、《魔法神刀》、《琥珀望远镜》三册,迄今已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全球发行量近一千万套,同名电影正由影片《魔戒》原班人马精心打造,2007年将推出系列影片第一部。

 

 

◆作者被认为是最具创造力的托尔金之继承者

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 1946-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教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与民间故事,从事小说创作,也撰写剧本与图画书。作品如《雾中红宝石》、《北方阴影》、《井中之虎》为少女莎莉洛克赫的冒险三部曲,充满维多利亚时代的惊悚趣味,广受好评。

在英国,普尔曼是继JK罗林之后最为成功的作家。他们都被出版商称为交叉小说的代表人物,即作品的读者主要为儿童,同时也不乏成年人。较之罗林,普尔曼的作品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的大部分小说探索变革,同情无辜,揭示人生经历,意识到儿童时期结束之后不复存在的一切。《黑质三部曲》内容相当复杂,几乎囊括了你所能想像到的一切惊险和刺激的情节。借用儿童文学的特殊表现方式、儿童追求梦幻的心理,普尔曼探索了两个平行的宇宙,同时介绍了从古老的神秘传说中发展而来的鬼怪。主人公虽是两少年(实则为亚当与夏娃),还涉及清白、原罪,融合了魔幻,科学和神学等元素。此书出版后,畅销不坠,风靡欧美,评论界皆认为其作品的深度与文学性足堪名列文学史。普尔曼也因此被认为是“继《魔戒》作者托尔金之后最优秀的盎格鲁撒克逊奇幻小说家”。

 

◆该套作品屡屡问鼎大奖

《黄金罗盘》卡内基勋章;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卫报小说奖”;

《琥珀望远镜》惠特布里德文学奖(普尔曼也由此成为英国凭借儿童文学作品赢得该重要文学大奖的第一人);

作家本人2005年第三届林格伦奖。

 

小说“背景知识”一览颠覆传统认知的创世传说

Ø        宇宙由一个个平行存在的世界组成,有现代世界,也有古代世界,有天使的世界,也有魔鬼的世界,各个世界之间可以通过一把魔法神刀的切割互相打开。

Ø        每个人的灵魂都有一个化身,即一个以动物形式存在的精灵,人与自己的精灵密不可分,否则,就会危及到生命。

Ø        在某一个世界里,散发着一种尘埃,它可以在各个世界间流淌,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微粒,是一切意识的构成要素,没有它,人类将成为没有思想的傀儡;上帝的摄政王就是要消灭尘埃,建立宗教法庭,从而永久地控制人类。

Ø        根据预言,将有两个少年成为这场战争制胜的关键,借助的是两种武器的帮助:黄金罗盘(可以预测未来),魔法神刀(可以切割世界)威尔和莱拉扮演的最终的救世主角色就是亚当和夏娃,通过蛇的引诱,解救全人类要阻止尘埃的流失,并把世界之间的所有窗口都关上。

 

 

◆每一部都给读者呈现了不同的魔幻色彩

小说以两个牛津少年莱拉和威尔令人毛骨悚然的遭遇为主线,讲述了两人在冥冥力量的指引下相遇,而一场关系宇宙生死的巨大阴谋却正等着他们。

(本书专用推介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32429427

 

第一部《黄金罗盘》

这是一个不凡的世界,人的灵魂是一个以某种动物形式存在着的精灵,且人与精灵密不可分,不然,生命将不复存在。莱拉13岁,她的父亲阿斯里尔勋爵是一位自然研究家,母亲库尔特夫人是一名狂热的原教旨主义信徒,具有极强的权利欲。但这对夫妻多年前就反目成仇了。莱拉从小就被父亲托付给乔丹学院的院士抚养,她对自己的出身一无所知,以为自己是个孤儿,她终日与玩伴及他们的精灵嬉闹,长成了一个诡计多端、恣意妄为且谎话连篇的野女孩。

突然,莱拉的很多玩伴都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整个城市都在谈论是吃人的饕餮干的坏事。莱拉决定去寻找这些孩子。就在这时,乔丹学院来了一位神秘美丽的女士。莱拉并不知道,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库尔特夫人。库尔特夫人决定把她带在自己身边。临行前,乔丹学院院长送给莱拉一个黄金罗盘,一个可以预测未来、只有莱拉可以看得懂的真理仪。因为包括院士、天使和女巫们都知道关于莱拉有一个神秘的预言,即她将成为伊甸园里的人类之母夏娃,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大责任,而黄金罗盘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莱拉偶然发现库尔特夫人即是偷走孩子的罪魁祸首,而且得知孩子们都被送到北极。她悄悄逃了出去,往北极去了,一路上历经艰辛,遭遇了披甲熊、女巫、天使、悬崖厉鬼等各种历险,甚至差一点被邪恶的科学家放到库尔特夫人发明的精灵切割机上。莱拉解救了所有的孩子后,继续北上,把金色罗盘送给她父亲,但她父亲已经不再需要,而是利用切割开罗杰和他的精灵的办法打开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一直为“尘埃”之说困惑的莱拉决定尾随其后,保护尘埃。就这样,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也就是在那里,她遇到了威尔。

 

第二部《魔法神刀》

宇宙由无数平行的世界组成,借助奇妙的魔法神刀的切割可以彼此穿行。生活在另一个牛津的少年威尔,父亲多年参加探险队后便无踪影,所有人都以为他已遇难,但多年来总有人光顾他的家,似乎在寻找某样东西。一次,威尔不慎杀死了其中一个人,遭遇警察的追捕;为了逃命,他在一只神秘猫的指引下,跨过一个秘密的窗口,来到另一个横行着吞噬成人精灵的妖怪的世界喜鹊城,他在这里认识了莱拉。威尔决定去寻找失踪多年的探险家父亲,其实,他父亲当年也是在探险过程中无意间跨过一个通口,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并获得了自己的精灵,成了一个可以预测未来的巫师。他知道有关两个少年将拯救人类的预言,但并不知道其中一个即是自己的儿子。威尔在喜鹊城得到了魔法神刀,和莱拉一道继续寻找父亲。

一路上苦难不尽。等到威尔最终找到父亲时,他得知了这把魔法神刀的意义,但父亲却牺牲了。

 

第三部《琥珀望远镜》

莱拉和威尔穿梭于各个险象环生的黑暗世界。

在披甲熊王及其盟友的帮助下,他们深入从没有活人进入的鬼魂世界,将无数的亡灵从黑暗中解救出来,获得重生,这些亡灵日后将成为阿斯里尔勋爵的重要力量。他们行走在人间、地狱与天堂,与恶魔、鬼怪、教会,甚至上帝的摄政王进行殊死战斗……最后,阿斯里尔勋爵和受到感召的库尔特夫人为了挽救莱拉,和上帝的摄政王一道同归于尽。

威尔、莱拉、马隆博士、亚当、夏娃、蛇,终于会合了,阻止了尘埃的流失。但是,阿斯里尔勋爵的天堂共和国无法永久地存在,因为人和精灵只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才能生存,他们可以通过窗口穿越世界,但不能长久。同时这些窗口又会导致尘埃的流失,而且每打开一个即制造一个吞噬人精灵的妖怪,所以所有的窗口必须关闭,只可以留下一个,此时,已经深深相爱的莱拉和威尔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将惟一的窗口留给了鬼魂世界,让亡灵可以从黑暗的地下世界进入到人类世界,而他俩只能接受如同生死之隔的永别,负担起在各自的世界里建立天堂共和国的使命。

 

 

◆附:参考评论

在神秘物质的王国里

文:[] 乌尔斯杰尼(Urs Jenny)译:裘明仁 

 

想象一下我们的灵魂能有个表现其存在的躯体,比方说以某种动物的模样出现当然应是一种能够理解我们的想法、会说话、并能陪伴我们一生的动物,这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当我们坐在咖啡屋前一边晒太阳,一边观看行人带着他们各自的有着动物模样的灵魂在我们面前走过,我们的灵魂所赖以寄存的躯体也许是猞猁、松鼠,也许是小就坐在我们的脚边、怀里或肩头;当我们在办公室与某位同事不期而遇,这些灵魂的寄生体也许会在我们的脚前把我们头脑里的记忆表演得淋漓尽致时而像狗碰见了猫,时而像兔子遇见了蛇,要不就像正在相互猛啄对方的两只乌鸦。

无论青蛙、绵羊、蝴蝶还是别的动物,总之,不难理解“人的本质会映照在他们各自的动物形象中”这样的想法。“你难以想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头狮子,但偏偏只能满足于一条卷毛狗!”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谁能以他自己的这种“灵魂动物”吉祥物、图腾、保护神作为生命的伴侣始终陪伴左右,那他也许永远都不会寂寞孤独了。

这样的世界现在已经有了。在这个世界中,各人都拥有他自己的灵魂动物,它们甚至还被赋予了名字和昵称;但在其他方面,这个世界实际上却几乎与我们的真实世界完全相似。这“另一个世界”,当然有另一个创造者。这个世界就是由文学创作出来的,它的作者英国人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渐渐在我们这个国家也有了读者,然而在出版界里却依然不大令人注意,所以书商们仅把他作为“探秘者”来推荐。

但在英国和美国,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那儿,现年五十四岁,曾当过教师,与其家人一起居住在英国牛津的普尔曼先生,并非只是以他新近出版的小说《琥珀望远镜》(The Amber Spyglass)才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行家们认为,在当今人数众多、风格各异的盎格鲁撒克逊幻想小说作家队伍中,他是最具创造力的“创世者”,是造诣最为深湛、就连令人头晕目眩的深谷都毫不畏惧的历险故事作家,是《指环王》名作者J .R.R.托尔金的后来人与继承者。

普尔曼自己却避免使用“灵魂”这一概念。他用的是“精灵”这个字眼,以此表示对这种专门版式的重视,以求把“灵魂动物”与其他种种森林的、草原的或田野中的恶魔区别开来。普尔曼式的精灵看得见摸得着,虽具有某种动物的外形,却是另类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常具有同它主人相异的性别(个别例外曾有所提及,却未做出过阐述);它既不需要吃也不需要喝,人一旦死去,它就销声匿迹化为乌有。

就像托尔金在英国或者《讲不完的故事》的作者米歇尔恩德(Michael Ende)在德国一样,菲利普普尔曼是青少年读物作家。他比他自己可能意识到的还要强有力、还要令人信服地跨越了青少年读者群,发展成为一名有全面要求、有实力的童话作家。

但他的精灵三部曲的第一部《金罗盘》,其实还仅仅是一本青少年读物。从以下的内容就能看出这一点:书中的主人翁是个孩子,一个没爹没娘的十二岁姑娘,在牛津某个古老乡村长大当然是在“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牛津,那里同样也住着许多人,所不同的是还有这些人的灵魂所化身的各种各样动物。

这小女孩名叫莱拉贝莱克娃。就像神话中的男女主角理所当然地那样,她的出身高贵却又模糊不清:她是一位富得难以想象的浮士德式的自然研究家与一名美得难以置信却又狂热信仰原教旨主义的名门女子伴有谋杀传闻的破裂婚姻的产物,这名女子已身居教会高层,非以往任何一位女子可比,几乎已达到了神圣的宗教法庭的顶峰。对这位丈夫和这位夫人来说,上帝就是他们生活观念的中心主宰;而这,恰恰就使他俩成了死敌。

这个出身如此特别的孩子,就像神话故事中常见的那样,身负震撼世界的诅咒或祝福。但莱拉却幸好对此一无所知,因为她(这也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传奇故事创作手法)是在乳母身边长大的,对父母毫不了解。就这样,读者最早遇见莱拉时,她与她的玩伴及他们的精灵在一起,是人们自“长袜子皮皮”以来所遇到的一位最最调皮捣蛋的小孩,是一个诡计多端、恣意妄为且谎话连篇的女孩,甚至还赢得了一个人们以为早已永远赠予奥德修斯的诨名:骗人精。

当孩子越来越频繁地失踪这显然是谣传中所说的一帮卑鄙无耻甚至会吃人的专门拐卖儿童的歹徒所为玩耍的日子结束了。等到莱拉最亲密的朋友罗格也成了这帮歹徒的战利品,她就开始了跟踪。途中她却迷失了方向,以致她生平第一遭离开牛津,又是坐船又是坐狗拉雪橇又是乘气球,朝着北极而去。

后来她也见识到了人间的牛津以及某些人间之外的世界,它们有时像意大利,有时像西藏。她途中结识的主要同伴,是北极白熊和一群女巫,最后还有天使。天阴了下来,那个一会儿说莱拉将承担起救世主的任务,一会儿又说她将担当起新的人类之母夏娃这一角色的可疑预言里只有一点是明确的:莱拉人们愿意按照亨利卢梭所画的图画那样来想象她会带来战争。

至于在精灵的体形方面,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小孩们的精灵都是多形态的,它们可以根据意愿与需要在一刹那间就改变自己的动物形貌,几乎能从大象变化到蚊子当然只是“几乎”,因为一个精灵的体重,大概从不会超过他的主人。在莱拉丰富刺激的历险记中,她的精灵的变形占去了很大比重,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她与她的精灵始终都明白,童年时代即将结束。那将是一个“凝固”的时刻,也就是每个精灵都将失去变化能力、永远保持某一形态,而它的主人也将无可逆转地有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只有(在人们讲述的有关莱拉的世界的版本中)天国里的亚当和夏娃,才会拥有永远可以变化的精灵。

菲利普普尔曼的小说主角所到的每个世界里,都有一条具有决定意义的“阴影线”。它细如发丝,深如山谷,将童年与成年截然分开:它意味着“无辜”的终结、被逐出天国以及发现羞耻、罪恶与死亡。跨越这条界线,对作者普尔曼来说,也就等于超越青少年小说而进入了宇宙幻想神话创作的领域。

在普尔曼所著的《黑质三部曲》一书中,自然科学家以及神学家们的最大兴趣都集中到了一个尚不能解释其原因的现象上,一个莱拉家乡的牛津专家们用一个不起眼的代号“尘埃”来称呼的现象。它所涉及的是,有人认为在北极光五彩缤纷的雾霭后面,依稀可以看见梦幻般的另一世界的种种场景,虽是远在天边,却似近在咫尺;而那闪烁不定的北极光的内里,依稀可以看见的就是这种极易消逝的“尘埃”。据莱拉父亲阿斯利厄尔大人为之奋斗的实证自然科学猜测,这种“尘埃”中蕴藏着宇宙的某种原始能量;而宗教教义却认为就如莱拉的母亲柯特夫人所说的那样这“尘埃”无非只是原罪的表现,也就是“原恶”。

在这两种观点的对峙中,动物灵魂的想法起初仅仅显示出滑稽可笑仿佛在开玩笑的一面,后来却表现出了其凶狠狂暴的方面,并对拐骗掳掠儿童的强盗行径做出了一种可怕的解释:在孤寂的北斯堪的纳维亚或西北利亚渺无人烟的冰原中,柯特夫人在做某项试验,用一种斩首机把孩子们与他们的精灵分开如果他们可以活下来,也不过是被残忍宰割得只剩下躯干,只剩下死而复生的冷漠,却一劳永逸地摆脱了罪恶,而这个,恰被柯特夫人称颂为“信仰的胜利”。

与此同时,莱拉的父亲也正在靠近北极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以他的方式在试验一台精灵断头机:他想证明,在孩童与其灵魂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切断的那一刻,会爆炸性地释放出一种巨大能量。试验成功了,阿斯利厄尔大人(在原版书名为“北极光”的第一卷结束时)用一份“人祭”引发了一次爆炸,它穿过北极光的雾霭,打通了进入彼岸世界的通道。莱拉大胆地作为首批的一位成员走进了这个新世界,而她的好友罗格,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与所有成功的童话作家一样,菲利普普尔曼也毫无畏惧地利用别的童话里的某些情节。按照“阅读像蝴蝶,写作像蜜蜂”的座右铭,用普尔曼自己的话来说,他已“从我所读过的每本书中都窃取了一些思想”。但他特别推崇的是三个具有启示性的榜样:一是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 (注:17771811,德国十九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剧作家和小说家。)及其所写的文章《论木偶剧》(“On the Marionette Theatre”);二是在《失乐园》(“Paradise Lost”)中讲述了魔王撒旦垮台和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之原罪的英国的那位巴洛克叙事文学作家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三是那位用诗与画描述了创世场面及世界末日恶战的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注:英国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重要诗人兼画家。)

克莱斯特的论文《论木偶剧》,是两个男人围绕诸如“无罪”与“意识”、“活动的灵魂”与“对天国的向往”之类的概念兜圈子的一篇稍嫌松散的对话。“天国的大门是锁上的”,其中一位男子断言,“我们务必围绕着这个世界旅行,看看后面是否会有什么地方重新开了门。”而阿斯利厄尔大人这位周游列国者所试图打开的,也许正是这扇门。

普尔曼想要有条不紊地展开他的世界幻想故事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对新的物理学来说也并不陌生的)如下一个观点,即:人们也许能把各种可能的世界都同样地看成是真实的。或许可以设想有千百万个世界存在,它们之间的区别都仅仅只在毫发之间。普尔曼笔下人物的历险故事发生在多个世界,它们相互毗邻且相互近似,就好比同一篇原文有种种不同的译文或剧本一样。

假使这些世界是两维的,那么人们就可以设想,它们可以像一本精印的圣经那样一页一页地相互紧密重叠。同样,人们也应当把它们想象成在多维空间里相互紧密插入套叠在一起(假使人们可以这么想象的话)。而因为没有任何创造能做到尽善尽美却都会有些“离奇”,所以人们同时还得设想(或许会有听上去确实比“宇宙绳线”理论更奇妙的事呐):所有这些世界都是“并非完全密封”的,因而,我们这个世界说不定在某处也有一个可以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洞口,而且既非通往《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那位红桃王后霍勒夫人或魔术师欧兹的世界,也不是回到天国(如在克莱斯特的思想游戏里那样),而是比方说通往莱拉的那个世界。

据普尔曼称,八十年代中期,牛津当地,也就是说几乎就在与普尔曼为邻的地方,有位名叫约翰帕里的探险旅行家在一次考察阿拉斯加的中途曾发现过这样的一个洞,至于它的存在,约翰是从爱斯基摩人的萨满(注:萨满教中的男巫)那里听说的。在一次雪崩中,他满怀好奇地钻进洞去过,从此再也找不到返回的路。迷乱中他又穿越了好几个世界,最后在莱拉的那个世界里重新以探险旅行家的身份(此时他已改名为斯坦尼斯劳斯格鲁曼博士了)平步青云,甚至永久性地加入一个鞑靼部落。后来他让人帮他穿了颅,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萨满。

普尔曼史诗般的宇宙故事中最令人吃惊的,是人物的活动不断延伸扩展,使他的作品形成了甚为丰满的三部曲,却又不针对任何具体的搜寻捕捉对象既不针对希腊神话故事里的金羊皮,也不针对中世纪史诗与传说中的圣杯,而只是针对所谓“尘埃”,也就是一种朦胧混沌的现象,它是那么虚无缥缈,以致简直就很难说,这“尘埃”是否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设想而存在。但在人间的牛津,有一位女性的天体物理学家就明显觉得,它涉及的是一种“不明物质”,缺了它,就无法使她的宇宙模式处于平衡;在另一个世界中,人们又试图把这种“尘埃”理解为某种集体的意识或集体的记忆;而在第三个地方出现的却又是另一种看法,认为它可能关系到“爱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大凡能被列入这个在德语中这个门类至今尚无正规名称(英语叫作“幻想”)的小说,由于工作方面某种原则性的盲目无知,往往被德国的文艺批评界忽视了。这样的小说也许该让它们的读者凭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而读者们确实这样做了。普尔曼三部曲的第一部《金罗盘》自发行以来,五年间已售出十万册,其续集《魔刀》也同样如此,而20011月出版的这个三部曲的末集《琥珀望远镜》,正在朝五万册的发行量努力。“幻想”是个有魔力的字眼。但在普尔曼的幻想小说中,却没有哪个章节可被看成是“少儿适宜”的,因为他正不断接近儿童与成人之间的那条命运分界线。

他书中有那么一个世界,那是被当成了意大利地中海地区的一个名叫西塔伽策的小镇。文艺复兴时期,那里的进化步伐似乎十分无力,因为那里的炼金术士们漫不经心地进行制造“尘埃”的试验。后来那儿由一种吸血蝙蝠执了政,它们在孩童们即将长大成人的那一刻吸走他们的灵魂,只留下没有意志的人体躯壳继续苟活:“通过他们的眼睛,能看到头颅里面的内壁”。

在西塔伽策这鬼怪城镇中,莱拉(在名为《魔刀》的第二部书中)找到了一个同龄伴侣。他叫维尔帕里,是在寻找他失踪的父亲约翰帕里时,在人间牛津市中心的一块绿地上钻进一个地洞而来到另一个世界的。他得到了一把能打开从一个世界去到另一个世界的通道的魔刀,从此当上了莱拉的帮手。

在第三部《琥珀望远镜》中,普尔曼赋予他书中的女主角最艰难的任务,一项自传说中的苏美尔国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ch)和海格立斯(注: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宙斯之子,曾完成十二项英雄业绩)以来的任何神话英雄均未担当过的重任:前往冥府。这是一次阴森可怕的旅程,要穿过一座座浓烟滚滚、臭气熏天的垃圾堆,越过一个油光闪闪的毒湖,进入一个雾气重重、充满食尸兀鹫嘶鸣声的幽冥世界。为求得她童年时代朋友罗格的宽恕对他的死,她一直怀着负疚她同维尔一起进行这次冥府之行。而后她回到北方,去她父亲阿斯利厄尔大人那儿。此时,她父亲已装备起一支庞大军队,准备向老天爷挑战:这场与伴随莱拉出现而起的预言联系在一起的战争,针对的是“万能的主”本身。

威廉布莱克曾离经叛道地断言,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中的英雄和暗中的胜利者应是撒旦。而普尔曼则戏剧性地发展延伸了这一思想:所谓“万能的主”(他这样说,是有自称是伪圣经为出典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造物主,而是一个叛逆者,一个名叫伊诺克、又称梅塔忒隆的篡位者,他囚禁了主,篡夺了天国的大权。

为摧毁这个天国暴君的道德恐怖,阿斯利厄尔大人动用了直升机、飞艇和火箭,也动用了巨型蜻蜓、女妖和大批天使,甚至最后还动员了死人的鬼魂:灾难即将来临,普尔曼在这场纷乱熙攘的战役中让他那创作故事的大手法放开驰骋,直至被打垮的梅塔忒隆连同阿斯利厄尔和柯特夫人都一起被卷入了死亡。

其间还顺带写了个小插曲:莱拉在战争的暴风雨中发现了一顶从天而降、已经崩裂的水晶轿,轿里坐着一位正无助地呻吟哭泣的年迈老人。她试着扶他站起来,他却出人意料地“无限疲倦又极度放松地叹息一声”,随即消失。这是“一个已化解在谜中的谜”。普尔曼就这样温情而动人地讲述了上帝之死。

莱拉和维尔进入黑质三部曲王国的历险故事当然还延伸到她们发现了自己的性欲,并越过界限进入了成年的这一刻:“自然和机缘会像火花和火绒一样碰在一起”,莱拉的母亲早就预见到这一点,但她把这看作是无可避免的“灾难”。

但这点火的时刻同样自然地被证实是化解一切、驱散“尘埃”之云并带来和平,而且读者们也早已暗自期盼的事件。

这就是那第二个原罪。它使第一个原罪失效,就像克莱斯特在他的木偶剧论文末尾梦寐以求地希望它是“世界历史的最后一章”一样。他在那篇文章中说过,我们必须“再次偷食知识之树的禁果,以求回到无罪的境地”。

原载《译文》

By

日荐5–30

卷首语

 

《书城》休刊半年,现在重新开张。

重新开张,是因为我们依然希望读到一份好看的杂志,如果这份好看的杂志再是经由我们的手编出来的,那就等于锦上添花。但是什么叫好看的杂志?虽然我们深知那要由读者大众来作评鉴,不过在呈上新一期杂志的同时,我们也乐于在此先交待一点自己的感受。

好看的杂志里头自然有好的文字,是好的汉语写成的文字。传统中有一种评价好文字的方法,如唐代史论家刘知己所说才、学、识俱全,如清代文学家姚鼐所说义理、考据、文章兼备,放到今天来看,也并非全然无理。当然,不必援引这些传统的陈述和概念,也可以将我们心目中的好文字大致描绘出来,那就是有知识而不空疏、有趣味而不枯涩、有见解而不平庸,再加上知识不分东西、趣味不分土洋、见解不分左右。而这里征引前人,或者也只为表明即使这一点,也算不得我们的自出新裁。

《书城》拥有很多老的作者、读者,从此以后,期待着会有更多新的作者、读者加入进来,而我们也将竭诚为大家服务。

                              《书城》编辑部

《书城》新老读者

        复刊后的《书城》仍是月刊,仍将作为读书人的一个文化视窗,内容仍是您所瞩意的书籍、人物和事件。当然,办刊思路会有某些调整。如何提高刊物的文化内涵和信息量,将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一个目标;我们也将注重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刊物办得更好看,更有人缘。

显然,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拨冗赐稿,《书城》距离自己的目标会更近一些。我们期待着拜读您的大作,在您的文字中感受着阅读的发现与欢喜。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没有特定要求,目前也暂不设置固定栏目,也许刊物的风格很难用一个先在的框架来决定,事情大抵取决于作者与编者的互动过程。

至于文章的体式,我们设想有以下几类:

一、书评、书话一类直接涉及图书的文章。

二、由阅读引出的各种话题,进入文化层面的评说。

三、关于文化事件的分析与讨论。

四、人物回忆与记叙。

五、人物专访与对谈。

六、其他您或许会有自出机杼的创意,令人期待。

文章篇幅希望控制在5000字以内,特殊情形亦可不受此限。来稿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和邮政地址等。您的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在一个月内致奉稿酬。

来稿欢迎电子文本,也同样接受纸面文稿。本刊联络方式如下:

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上海市市南邮政03299信箱《书城》编辑部(邮编200032)

电话:021-54960808-214 ,205   传真:021-54963899

期待着您的指导与合作,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书城》编辑部

     

《书城》六月号目录

                      对一个美丽心灵的印象 

                          马德里的广场和塞万提斯的忧虑

黄昱宁                      裸女入画

书间道
彗星何时划过我们的夜空 新书过眼对话录(一)刘苏里
值得注意的……严博非

胡宝国                 父亲的书

戴 燕  今夜客不再来

                          闲说吕无党

书间道
《面子》*《独自等待》*《千里走单骑》*《求求你,表扬我》*《撞车》*《霍元甲》金小妹/ 《傲慢与偏见》秦里

李锐            “太平风物”农具的教育 

韩少功                     窗前一轴山水 

黄子平                        有所不饮酒中圣 

刘剑梅                        先锋对人性美的妥协 

书间道
笨话《笨花》a / 想象《想像舞蹈的马格利特》南岭 / 不老的图形藏贝 / 在诗里告别无忌

                          我凭名字认定了你 

                          性别认同与尝异  

                          易性体验与两性平等

 

                          [小风景] 墨痕雪斋贝子的集锦扇 

八面风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青瓦/《珠还记幸》(修订本)*《我很丑也不温柔漫画范用》*  《庄园与下午茶》郑 勇/《蓝海战略》*《道路与梦想》*《引爆点》*《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吴晓波/《我的爸爸是本书》*《黄屋子:梵高、高更在阿尔镇》*《“我”世代:当代美国年轻人的性格》诺央山/《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世界考古学动态》*《纽约书评》霍青

袁筱一                        [勺子书房] 猝不及防的历史 

王安忆                        “那个人就是我”

                          关于约马内阿

李庆西                         一个小男孩的宏大叙事

[]斯蒂     关于十九岁一些零散杂忆  

 
 

By

日荐5–27

关于《城市中国》

 

 

杂志使命

当我们有了更好的城市规划、也有了更优秀的杂志时,我们却还没有一本好的、属于公众的城市类杂志,就像两条系出同源的平行线,找不到交点。

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真空,就是我们《城市中国》(URBAN CHINA)的起点。这个真空,是调控城市动向的政府和设计院和关心城市进程的民众之间的真空。

作为一家新创刊的城市类杂志,《城市中国》将围绕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策划专题锐意成为高品位的城市类综合性大型月刊中的先行者。本刊内容精到、信息丰富、图文精美,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和关注视野。

 

编辑理念

我们的口号是:“图解城市,与中国俱进”。

杂志将在控制性策略之外更关注民众体验,在学院论文和政府报告之外更关注文本的可读性;以多向度、多质感的方式切入主题,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力求把枯燥的规划文本还原为层次丰富的城市读本

我们将十分强调作品质量,更注重作品之间的关联、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以期构成一个纲举目张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编辑与作者等同于城市和建筑,编辑既要通过设置主题框架引导作者/建筑,同时也要激发和协调作者/建筑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局部的过度阐释和结构性空缺。系统化的语境/本文(Context)将成为《城市中国》的一个不可拷贝因素,在局部的材料(图片/文字)甚至是主题雷同的情况下,杂志依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编辑区别于其它杂志。

我们始终强调人与人、人于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力求在全球多元文化的比照和交融中,赋予更深层面的人文关怀。如何通过一种基于话语和信息的虚拟空间与城市真实空间发生关系,并有效地建构一个两者共享的平台,以及当城市被缩微在一本杂志上的时候,如何用一种公众可以介入的方式呈现出来?……凡此种种,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五大优势

 

l     国际化视野和资源

刊名可理解为城市化中国,表现属于中国的、中国特色的城市,立足本土,又可理解为透过城市看中国,定位之初即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视野。

顾问、作者、课题支持力量遍及世界各大洲,目前已有的稳定的合作伙伴标注如图。(贴图:编辑力量分布图)

《城市中国》一部分重要的读者来自国外,杂志计划在适当时间内改为双语版,以同时满足国内外的阅读需求。

 

l     高端的读者定位

汇聚于政府部门、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社科院、旅游部门、房地产公司、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商务人士及精英阶层,将是我们锁定的目标读者。他们是中国城市的主体,呈上升态势,为其他社会阶层所向往和效仿,也是最具消费实力的群体。

 

l     强大的编辑力量

上层资源+民间资讯、深层问题+浅层表述、多向度结构+非线性编辑是我们独有的优势。

自上而下,享有政府政策和数据资源,有分析处理宏观数据的专业能力,杂志成为政策发布的窗口;自下而上,则以设置主题、建构框架带动研究与对话,杂志又是底层民众和知识分子声音交流互换的平台。在资讯整合上层数据和底层声音,优化数据,推动城市机制的升级,因此在城市的各个阶层都会有相当的人气。

编辑实体以工作室形式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具有同步编辑、联络、课题研究中心和仓库的功能。三地辐射全中国的东部黄金海岸线。

我们已在各领域内聘请有宏观控制能力或深度学术造诣的人物,按照不同期限作为顾问群,给予本刊权威性的指导和协助。

 

l     亲切又先锋的表达方式

通过新闻、故事、评论、法规、引文、对话、通信、辞典、图纸、漫画、图解等不同的文本类型,渲染多样化的城市语境,融合工具说明书式的图解、侦探小说式的推理、商业广告式的台词和娱乐八卦式的流行元素,将深层问题可读化,知识分子公共化。

这样,杂志既有不俗的思想文化学术内涵,又有亲近大众的时尚和先锋气质。

 

l     立体、多元、灵活的运营体系

以平面的常规期刊为基础,建立杂志、网络、活动、特刊、外文版、延伸出版物并行的立体运营体系。

特刊/号外  针对临时发生的事件和需求,杂志以特刊/号外方式灵活对应。

延伸出版物         杂志具有时效性、连续性和交互性等媒体特征,却可能因为过强的时效而伤害了深度。出版将杂志中已经展开的课题进一步延伸。

沙龙与活动  围绕某一主题可展开竞赛、学术会议、社会活动、展览等社会活动,调集与拓展各方面资源。

 

基本参数

杂志刊名     城市中国

杂志刊号     ISSN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269  CN国内标准刊号:CN11-5299/G0

出版周期     月刊

杂志纸张    高级铜版纸

杂志开本    大型本12开(230毫米×285毫米

杂志定价     20

主管单位    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单位    中国出版期刊中心

编辑机构     《城市中国》编辑部

广告营运    上海华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制作团队

我们的核心领导层是数位和同济大学有着密切渊源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他们希望借助杂志这个平台,发出自己更具专业水准的声音。我们的编辑团队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对该进程保持敏锐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代知识分子。

本刊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主办,中国出版期刊中心出版,上海华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负责杂志日常的具体运营事务。作为本刊的广告总代理,华都广告对外接洽有关广告,并积极策划、举办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的竞赛、学术会议、社会活动、展览等各类社会活动,提升杂志的社会影响力。本刊运用上海、广州、北京三地同步编辑、统筹的采编方式,总部设立在上海。

By

日荐5-27

奥文化官员对话中国纯文学期刊

《长篇小说选刊》开启中外文学交流窗口

 

奥地利总理府对外文化主任诺贝特雷德尔先生近日访华,专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与编辑部人员畅谈两国文学合作。

雷德尔说,奥地利虽然国家不大,但是文学事业却很发达,出过卡夫卡、茨威格,以及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这样的伟大作家。奥地利政府对文学事业十分重视,各地都有文学社,文学社下面有由作家组成的文学小组,政府对文学社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奥地利还有三个文学节,既有地方性的,也有国际性的,文学节形式活泼随意,常常是由作家朗诵自己的新作。

雷德尔对《长篇小说选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这本在每年千余部出版量基础上遴选长篇精品的刊物,是展示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也是足以承当中外文学交流的平台。他说,今年下半年将有两位有影响的奥地利作家来华访问,希望《长篇小说选刊》能够起到桥梁作用,届时邀请两国作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介绍奥地利顶级纯文学刊物《蜜蜂》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件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即两本刊物互载对方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将会很有意义。他还建议在适当的时候,《长篇小说选刊》可以组织中国的小说家和出版家前往奥地利,与当地的文学社团进行交流。

当代文学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一直是广大作家和读者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份以见证、记录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和出版态势为己任的文学期刊,《长篇小说选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中国文学。6月底,该刊将组织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杰拉尔丁布鲁克斯和梅莉娜马尔凯塔与中国女作家进行对话和交流。布鲁克斯是2006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她以1666年英国大瘟疫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奇迹之年》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马尔凯塔讲述父女情的小说《少女寻父》近期也将在中国面世。届时,《长篇小说选刊》将邀两国女作家到编辑部就女性题材创作展开研讨,同时还将协同出版社,组织她们的签名售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