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古典文化一次虔诚致敬之旅
继承了韩邦庆小说风格的海派巨著
具丰厚知识、好看而发人深省之作
译文社力荐无“的”小说之《官窑美人》
作者/程庸
文类/古玩小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6
书号/978-7-5327-4164-9/I·2327
装帧/ 平裝
开本/16开
篇幅/332页
估价/30元
《官窑美人》通过一个古董商人的故事勾连起来的那些瓷器,都实有所据,每一件物事都有来头,每一款藏品都有根据,每一个与它们勾连的故事也都有根源。
【内容】
李茗沁出身古玩世家,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对古董有着莫大的兴趣,也一直梦想着能恢复先辈的风光。没想到,他初试身手,竟然买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国宝级古董——宋朝官窑贯耳瓶。他平静的生活从此打破,其中更是蹊跷连连。
这件贯耳瓶,先是被人视为天价珍品,但转瞬间又一落千丈,被贬为不值铜佃的高仿品;有人对之横刀夺爱,有人设法暗地调包;古玩场上,收藏界内,一个谜团尚未了结,又一桩疑案却又横生枝节。更何况还夹杂着李茗沁与女友皎皎忽冷忽热的波折情感,以及他对古月轩神秘莫测的徐楣丽那隐隐然而又无法克制的倾慕。虽然不过是一件玩器,却牵涉到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愁,甚至还有父辈遗留的难解恩怨……
作者是古陶瓷学、文物学方面的专家,也是文字练达、学养深厚的诗人。本书在写作中,前所未有地没有出现一个“的”字,却丝毫不影响语言的畅达。丰厚的古玩文物知识,以及精彩的收藏拍卖内幕,浑然融入悬疑横生的好看情节。
【作者】
程庸,原名程勇,《申江服务导报》古玩、读书版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主要文学著作有:《德令哈囚犯》、《一个人的百部经典》、《蓝鸟》、《月亮下的蛋》(与若隐合作)、《追忆古典的美雅时光》(与若隐合作)。
主要文物研究著作有:《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古玩揭密》、《古玩鉴定自测》(参与主编)、《明清古玩真赏》(参与主编)、《古陶瓷艺术鉴赏与修复》(与蒋道银合作)。
【权威推荐】
《官窑美人》是一个曲折好看的故事,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更是它以文字为桥,引领读者前往的那个关涉古董收藏鉴赏的深邃世界。主人公李茗沁的名字显然暗喻了“明清”两个字,传递出强烈的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追求,在我们这个日趋现代化的社会里,读一些启迪人的故事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面对如此丰厚的宝藏,除了珍藏在室,更要温习于心。我们不妨一边跟着《官窑美人》去历险,一边也悠然领略中国古代陶瓷器物之美好。若去博物馆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文化便不再是象牙塔专属之物了,它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就在身边。
——陈燮君【上海博物馆馆长】
这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让小说家眼红的小说。
它有一个好的大故事框架,主人公犹如侦探,一路寻宝、探宝,框架非常完美,但是,作者又没有被这个框架牵着鼻子走,而是放开了手脚,不把笔墨限制在悬疑侦破上,撒开了写心性、情趣、物事,尤其是写那些瓷器。
作者立志构造一种真正配得上那些陶瓷也配得上海的灿烂、悠远、古雅、沉厚的语言,他的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想起南方写作或者海派写作早已失却了的传统,那个在韩邦庆的小说中曾经昙花一现的传统。
——葛红兵【作家、批评家】
将古玩市场能够写得如此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当今国内长篇小说中,此书大概是第一部。以古玩市场见证上海城市生活,在上海的长篇小说中,这大概也是第一部。我的感觉,《官窑美人》是有海派小说的传承气息。
——杨扬【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作者写尽了古玩收藏界的风云变幻、盛衰沉浮,在颇具侦探故事元素的框架内展示了涉足其间的各色人等命运的悲喜无常。它深藏着对已消逝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缅怀,这一怀旧的姿态本身便是对喧嚣的当代生活的距斥。
——王宏图【作家、批评家】
【开创性诗意文字,无“的”小说实践中文之美】
《官窑美人》是程庸凝聚十年心血写成的唯美作品,在这部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里,通篇都没有出现一个“的”字。可以说,作者是以实验性的笔法,写作了一部前所未有的“无‘的’”小说,然而文字通达,表意流畅,读来趣味盎然。这一开创性的尝试源于作者对中文的信心,中国古文言简而意赅,有宋以前,很少使用“的”字,而现代人对“的”字则已陷入过度滥用的状况了。作者深感中文之美在今日的失落,才写作出这样一部诗意之作。
【具备惊人深度和丰厚知识的拍卖收藏小说】
“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清 陈浏《陶雅》
《官窑美人》堪称一部知识型小说,作者是一个文物古董收藏鉴赏家,对古董文物有非常人能及的知识和挚爱,他将他一生的文化积累都融入了这部心血之作。令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了解诸如“宋代五大名窑、紫檀花梨、青铜等”器物知识,同时也能领略“捡漏、铲地皮、跑筒子”等关涉古玩内幕的行业术语。在收藏与拍卖日已进入大众视野的今天,《官窑美人》无疑具备古典文化普及教育的作用,令人意外而喜。
【官窑美人,探讨极品女性的标准】
小说的名字,既指一对价值不菲的官窑美人瓶,也寓意了故事中所涉及的女性。皎皎与徐楣丽,是主人公李茗沁声明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理不清的恩怨纠缠贯穿故事首尾。然而,在李茗沁(抑或可以把他视为男性之一名代表)的心目中,究竟怎样的女性才称得上是极品女人呢。官窑美人,既牵扯物欲,亦藏有真情。
【异常好看的情节演进,荡气回肠的宏大叙事】
古玩界是一个烟熏火燎的名利场。真正的文物日见稀少,而为了谋利,仿制品赝品充斥于市,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间或,为了争夺稀世的珍品,屡屡闹出命案。这一切,使古玩界蒙上了一层波诡云谲的凶险神秘色彩。由于知识上的匮乏,常人要想登堂入室,一览古玩文物世界的风光,本来就有着很大的障碍;而收藏界不时爆出的火炮味,更让人望而生畏。程庸的长篇小说新作《官窑美人》则推开了这扇神秘的大门,以极为细腻生动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古玩收藏界色彩斑斓的众生相。作者有意借用侦探故事的某些元素进行写作,更增添了作品的趣味。
【书评】
悬疑·心性·情趣·物事
(葛红兵)
程庸写出了一部非常好,非常好的小说。这不仅仅是程庸一个人的收获,也是上海小说界的一个收获。
程庸曾经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常人不能及的敏感,程庸又是一个文物古董鉴赏收藏家,他对古董文物有非常人能及的知识和挚爱,这两样决定了程庸写小说的时候,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德令哈囚徒》里,他用了他一半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现在,到了他的第二部小说《官窑美人》,他又加上了另一半积累,古董文物的文化积累,他终于倾囊而出,也终于,这部小说没有辜负他。
他是把小说和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了,小说和人生成了一个事物,他把自己的全部都放进了小说:这个小说就有了依托,也有了寄托。
他还把上海、上海的历史和现实放了进去,这是一部真正的文化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徐楣丽说过这样一句话:“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去追寻,追到一件是一件,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值得。”这句话说的是主人公对文物古董的情衷,其实,也可以代表程庸在这部小说中所寄托的追求。《官窑美人》首先不是着力于写人物,更不是着力于写故事,而是着力于写陶瓷,写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灿烂的万花缭乱的陶瓷文化是这部小说的主角。这些主角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由作者虚构出来,《官窑美人》通过一个古董商人的故事勾连起来的那些瓷器,都实有所据,每一件物事都有来头,每一款藏品都有根据,每一个与它们勾连的故事也都有根源。程庸亲自作画,为那些“主人公”画了图。《官窑美人》里所有的插图都是程庸自己画的。他写出了那些瓷器的诡谲和美丽,他也用小说承载了一种文化。
这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让小说家眼红的小说。我自己也治小说,老实说,我看了这部小说是眼红的。他有一个好的大故事框架,故事围绕国宝南宋修内司官窑贯耳瓶展开,它到底是真品还是假货?它有没有被人掉包?李茗沁犹如侦探,一路寻宝、探宝,大故事框架非常完美,但是,作者又没有被这个框架牵着鼻子走,而是放开了手脚,不把笔墨限制在悬疑侦破上,而是撒开了写心性、情趣、物事,尤其是写那些瓷器。
《官窑美人》看起来处处是闲笔,然而又笔笔是故事。这在我看来,是好小说的最重要标准。它不是依靠外在情节,而是依靠笔笔生花的妙处,大处看不到人为的故事痕迹,小处却处处都是机关、是妙悟、是故事,读来不忍释手——这种小说非常中国化,它不是靠大起大落的悲剧或者喜剧,而是靠无悲无喜的生活流,生活流淌着,小说似乎是顺从了生活的散漫无章,但又在散漫无章中提炼了无尽的意蕴,这样的小说是大处平淡,实则每一笔都出彩。
《官窑美人》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派小说。上海到底在骨子里是什么呢?《官窑美人》我觉得摸到了上海的风骨,她就是一个官窑美人,有很厚的积淀,很重的历史,很贵的宝气,程庸对上海的体悟和观察,就通过围绕李茗沁的三个女人“母亲”、“妻子”、“情人”体现了出来,也通过围绕李茗沁的生意对手、合作伙伴体现出来,这些人物又围着那不能碰摸的矜贵瓷器转,瓷器让他们的灵魂和身体都在阳光底下晒得透亮了,上海也在这个故事中透亮了。
《官窑美人》的语言是献给上海的诗,《官窑美人》里没有用一个“的”,为什么呢?程庸立志构造一种真正配得上那些陶瓷也配得上海的灿烂、悠远、古雅、沉厚的语言,程庸的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想起南方写作或者海派写作早已失却了的传统,那个在韩邦庆的小说中曾经昙花一现的传统。
【书评二】
谁 解 其 中 味
(王宏图)
人们不难想象,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会在其鼎盛时期创造出令人骇目的文明成就,在晴和的日光下散溢着璀璨明丽的光焰。但世间最无奈的莫过于没有东西能够永久留存,有始必有终,来自尘土的必归于尘土。像是一场壮丽的日落,多少当年叱咤风云、雄视四方的文明在经历了其巅峰期后慢慢地殒落了,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中华帝国莫不如此。当然,发生过的一切不会被轻而易举地抹去,在文明的废墟堆上,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遗迹,荦荦大者有古罗马的圆形剧场,中世纪富丽的哥特式大教堂、城堡,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紫禁城,蕞尔小者则是林林总总,不计其数,散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桌案床椅,碗盆瓶罐,工艺书画,不一而足。与留传下来的用抽象的符号写成的书面文献相比,它们可触可摸的物质外观赋予了它们以文字形态所不具备的生动鲜活的情态,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孕育它们的那一时代早已香消玉殒,但它们作为已消逝了的时代的见证,在人们细心赏玩之间酿造出了一个似真而幻的氛围,在那一刻,时光在倒流,将他们带回到了长久心仪的古代,体味到另一个时代的真实韵味。
有这样一批具有特殊嗅觉与癖好的人,他们终日沉迷于收集、鉴别、赏玩古玩文物,以至于废寝忘食,乐而忘返。但切记这绝对不是一个纯粹、涤除了物质功利的圈子;相反,这是一个烟熏火燎的名利场。随着时光的推移,真正的文物日见稀少,身价陡然飙升;而为了谋利,仿制品赝品充斥于市,一时间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其间,为了争夺稀世的珍品,屡屡闹出命案。这一切,使古玩界蒙上了一层波诡云谲的凶险神秘色彩。由于知识上的匮乏,常人要想登堂入室,一览古玩文物世界的风光,本来就有着很大的障碍;而收藏界不时爆出的火炮味,更让人望而生畏。程庸的长篇小说新作《官窑美人》则推开了这扇神秘的大门,以极为细腻生动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古玩收藏界色彩斑斓的众生相。
作为一部以收藏界为描绘对象的小说,《官窑美人》自然牵及到不少文物古玩知识性的内容。但在这部作品中,这些元素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并不让人生出烦厌之心,相反却赋予了这部小说一种独特的文化气韵。主人公李茗沁便出生自一个收藏世家,古玩商铺林立的福禄街成了他日后活动的主要舞台,他结交的三教九流或多或少都与文物收藏有着一定的干系。此外,作者有意借用将侦探故事的某些元素引入作品,这更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李茗沁以千元之价买进的南宋官窑贯耳瓶成为整部作品的文眼。它牵动着众多的人物:它一度被视为国宝级的珍品,价值可达数百万之巨,但转瞬间又一落千丈,被指认为仿冒品。这其中有着何种蹊跷,是不是中途遭人换包?李茗沁开始了漫长的探寻,想寻找出其中的奥秘。这个悬念一直延续到全书的结尾,其间许多人物,尤其是徐楣丽,都蒙罩着一层神秘的纱幕。而李茗沁家传的超级珍品官窑青花美人瓶的命运更是让人扼腕。母亲去世前将它传给了李茗沁,但它却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被震碎。这一让人击节称赏的细节强有力地烘染出世事无常的沧桑之感。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紧张曲折的故事层面,那还没有完全触及到作品的内核。和书中的人物一样,作者对古玩文物怀有强烈的感情,下面的这段话不妨视为其的心声:“古玩艺术品虽属过去,但现在看来,仍然鲜活,具有生命力,而现在许多东西,看上去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生命力,不耐看,是死货。”像官窑这样的艺术品,由于太精美了,所以会摄人魂魄,让人沉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但古玩收藏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它商业价值的实现,而是一种非功利的审美赏玩与凝视。这种癖好尽管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倒霉,但也让人的生活涂抹上了一层诗意。明代作家袁宏道对此曾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钱奴宦贾之事。”但可悲的是这样的古玩收藏者今日已近乎绝迹,李茗沁也根本算不上,他为了追寻贯耳瓶的原委,最后还卷入了刑事官司,差点陷入一场灭顶之灾。在精美的文物的映衬下,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显得何等猥琐卑陋。从这个意义上,《官窑美人》是对已消逝的传统文明的一曲深情的挽歌,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清亮激越,但最终涌流出来的是一种超越于尘世之上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