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日荐11-29

 

《出没风波里》

叶永烈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11月第1

定价:2980

 

内容简介

 

叶永烈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着重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追寻探访,几乎本本都是敏感题材,从收集资料、采访当事人及其亲朋好友到最后的出版面世每一本都经过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风波曲折,在当时多是几近不可跨越的雷区,可以说每一本书都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出没风波里》详记了动荡岁月许多从未披露过的生动、真实的历史事件及细节。首次曝光诸多内幕,可读性极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

深沉的痛感比欢悦的快感更能震撼人的心灵,叶作“文”“献”并重,严肃公正,内容翔实,其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为可贵。作者说:“第一手口碑资料是我创作的主干,档案馆和图书馆是我腾飞的两翼,有了它们我的纪实文学就可以傲然展翅。”

叶永烈的作品大多是独家的,多年来他把调查研究反右和“文革”作为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来做。他涉猎了很多特殊人物,他们的知名度很高,可是世人知之甚少,叶写他们的人生道路,特别是关键的几个时刻,有时是直闯“禁区”,但是在历史的“角落”里他发现了诸多值得发掘的“现代文物”,抢救出许多历史老人头脑中的珍贵史料。比如陈伯达生前只接受了叶永烈的独家专访。“研究反右和文革谁也绕不开叶永烈的作品”,这一说法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多年来的创作和追求。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二十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二十一岁创作《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近作:《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等。

By

日荐11-29

德川家康》(全13卷)

[日]山冈庄八 著

岳远坤 陈都伟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711月第1

定价:2600/

 

 

《德川家康》:史书?权书?商书?

柏杨称其三合一

 

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柏杨先生曾说,“要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唯一的方法是阅读他们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数百年来,世界风云变幻莫测,日本几度沉浮,却为何始终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学界、民间众说纷纭,但多失之片面。“在《德川家康》中,我们会了解,这正是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你只有在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中才可以找出破解之道。”柏杨先生为人们解读日本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强国的深层原因指点了迷津。本周,这部在日本家喻户晓,被奉为日本民族精神之魂的超级长篇巨著《德川家康》由南海出版公司引进推出。

《德川家康》全书共计13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日本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叱咤风云、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令柏杨先生读后不禁感慨:“中国有两部书的影响力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二战后的日本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著名作家山冈庄八选择“德川家康”这个艰苦隐忍、最终成就大业的历史巨擘作为写作对象,对于当时落寞的日本国民,自有一种奋发鼓舞和深刻反省的作用。作品在报纸上足足连载了18年之久才得以完成。随后,这部涵盖了政治角逐、军事谋略、经济博羿、治国方略,代表日本历史作品最高成就的《德川家康》,受到日本政要、商界领袖及民众的广泛追捧。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建议内阁成员熟读《德川家康》;经营之神、日本松下电器创建人松下幸之助也要求松下员工必读《德川家康》;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至今该书日文版的总销量已超过4000万册,由此可见,它已远远超乎一般历史小说的范畴。正如柏杨先生所说,“《德川家康》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爱不忍释的超级长篇小说,而是一部传出来的信息:日本式权力游戏教科书;在非权力场合,则是日本式商业游戏教科书。”

另据南海出版公司介绍,《德川家康》的翻译、编校工作历时4年才得以完成,这在国内同体裁作品中也属少见。为使内地读者深入全面解读日本民族的精神内核,《德川家康》13卷本预计2008年年初全部出齐面市。

By

日荐10–17

再掀“橙色”新风暴

《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将来华

 

应挪威驻华大使馆、作家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的邀请,《苏菲的世界》和《橙色女孩》作者、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携夫人将于1015抵达上海,开启他为期10天的首次中国之旅。之后他将先后到杭州、南京参观访问,最后于1019抵达北京,1024离京赴挪威。据悉,在华期间,乔斯坦·贾德将游览名胜古迹,接受新闻媒体记者采访,在书城与读者见面并签名售书,到多所著名大学举办“哲学与文学”的演讲,并与学生座谈交流。

乔斯坦·贾德以丰富的相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手法,吸引了全世界。1991年,他创作了《苏菲的世界》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原以为它只能吸引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没想到却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迄今为止,已被译成54种语言,销量超过3亿册。由作家出版社于1999年推出的中文简体版,也有着数十万册的销量,成为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常销不衰的经典。

2004年夏,由接力出版社推出的《橙色女孩》上市,立即刮起了一股“橙色”风暴,成为各大书城暑期档畅销书。该书是作者完成于2003第一本以爱情为主线,以生命为主题的哲理小说。这是一本教人仰望浩瀚星空的书,故事迷人,文字清新,字里行间传达出生命的智慧。甫一面市便被34个国家和地区竞相购得版权,29种语言的图书几乎同步上市。

乔斯坦·贾德的作品往往人物不多,情节也挺简单,但却以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故事探讨了人生的基本命题,探究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一核心问题。他提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他的书引起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种族读者的共同兴趣。这位世界级畅销书作家的首次来华,必将掀起一股《苏菲的世界》和《橙色女孩》阅读新高潮,为中外文化交流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橙色女孩》

[挪威] 乔斯坦·贾德    接力出版社出版

定价:15.00

 

 

《橙色女孩》相关资讯

 

 

一本教人仰望浩瀚星空的书

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哲理传奇

 

乔斯坦·贾德是深受全球读者喜爱的挪威作家。1991年他创作的哲学启蒙小说《苏菲的世界》响誉全球,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该书上个世纪的1995年被引进国内,但截止到2003年,仍位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位哲学类畅销书榜首位置。其总销量已经超过百万册。

 

《橙色女孩》一书为世界著名畅销书作家、《苏菲的世界》一书作者乔斯坦•贾德创作于2003年的一部全新力作,也是作者第一本以爱情为主线,以生命为主题的小说。故事迷人,文字清新,字里行间传达出生命的智慧。该书甫一面市便被34个国家和地区竞相购得版权,29种语言的图书几乎同步上市。

 

在《橙色女孩》中,作家乔斯坦·贾德将一个来自遥远北欧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哲理故事奉献给了全世界的读者。该书甫一面市,便被34个国家和地区竞相购得版权,29种语言几乎同步上市。

 

《橙色女孩》的主人乔治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乔治四岁时,父亲过世。对于父亲,乔治印象模糊——他是某张旧照片上那副陌生男人的陌生面孔?还是多年前的那个夏夜里抱着自己在阳台上看星星的那副宽广肩膀?十多年后,奶奶在整理旧玩具时发现了一封父亲写给乔治的信。在信中,父亲向乔治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个故事与橘子有关,与橙色有关,与爱情相关,与阳光、阴影、流云、死亡、聚散有关……它像一个天大的秘密,让已长到十五岁的少年乔治震惊不已。——那是一封跨越时空的不平凡的信。那又是一封弥漫着生命意义、爱情价值价值等诸多人生迷题的博大精深的信。生与死,相聚与分离,希望与绝望,幻想与现实,时间与空间……乔治会如何抉择?

 

乔斯坦·贾德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于个人生命、对于人作为一个个体在宇宙中存在和位置,以及宇宙浩瀚等哲学问题进行关注和探讨,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用心、用灵去仰望瑰丽、璀璨的星空……

 

该书由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专家莫光华先生翻译。莫光华先生曾师从我国著名的德国文学翻译家杨武能教授(曾翻译《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等德国经典名著)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并获博士学位。杨武能教授在百忙之中为该书做序——序言写得美丽,真挚,意蕴无穷。著名的德国文学翻译家杨武能教授还亲自担任了本书译校。

 

面对着这样一部大师级的经典文学作品,面对着这样的精英级的译介阵容,接力出版社倾力设计包装。该书的设计装祯素雅大方。他们特别在每本新书书后精心地设计了一款“橙色信笺”,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像幸运的乔治那样,用它给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家书,与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唠唠家常,诉诉衷肠——他们相信,在这场“橙色”浪潮,当年轻读者们再次仰望星空,心中会深味生命的幸运与奇妙——正如书中乔治与夫妻对话中所感悟的那样:

  “生命就是一次大型的博彩,只有那些中奖的彩票才是可见的。而你,正在阅读本书的你,就是那样一张中奖的彩票。”

  

 

内容简介:

乔治四岁时,父亲就过世了。对于父亲,乔治印象模糊,他是某张旧照片上的那个陌生男人的陌生面孔,还是多年前一个夏夜里抱着自己在阳台上看星星的那副宽广的肩膀? 十一年后,奶奶在整理旧玩具时发现了一封父亲给乔治的亲笔信,在信中,父亲向乔治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个故事与橙子有关,与橙色有关,与爱情有关,与阳光、阴影、流云、死亡、聚散有关……它像一个天大的秘密,让已长到十五岁的少年乔治震惊不已——那是一封跨越时空的不平凡的信,那又是一封博大精深的信,包含着生与死、相聚与分离、希望与绝望、幻想与现实、时间与空间……乔治将如何抉择?

 

评论:

 

这个挪威人的力量在于其作品引人沉思,在这部作品里他杰出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包括了敏感的年轻人关心的一切东西,生活、爱情和死亡。

——《世界报》

 

这是一本由一位深爱儿子的已经离开人间的父亲与十五岁的儿子“共同”完成的书。不,这不是普通意义的书,而是——一篇童话,一个梦境,一卷深邃的沉思,一切生命的历程,是对存在与时间的另类诠释,是对生活之意义的独特答卷,是宇宙和时空之源的勇敢探索,是事关生死抉择的追问和解答。

——杨武能

 

[精彩语录]

 

●既然它早已变成了蝴蝶,我又怎能认出它曾经的一只蝶蛹?——让奥拉夫对橙色女孩说

●在这个故事中,只有那些中奖的彩票才是可见的。——让奥拉夫对儿子说

●生命就是一次大型的博彩,只有那些中奖的彩票才是可见的。——让奥拉夫

●而你,正在阅读本书的你,就是那样一张中奖的彩票。——乔治

By

日荐10-11

《色,戒》

张爱玲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10月第1

定价:2500

 

28年爱恨交织

张爱玲小说《色,戒》中文简体版面市

 

少年成名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中年以后创作稀少,18千字的短篇小说《色,戒》时断时续足足写了28年。初版30年后,导演李安将它搬上银幕,一举夺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张爱玲如此用心的小说会是什么模样?她为何如此投入,里面到底有多少她个人生活的影子和情感灌注?李安导演对小说的改编有多大?这都是存在许多读者心中的疑问。中国内地唯一授权的中文简体版张爱玲小说《色,戒》,本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给了读者通过原著亲自揭示谜底的机会。

小说《色,戒》的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初期抗日战争期间的上海。女主角王佳芝是一名爱国大学生,她和学校戏剧社的同学们密谋使用美人计暗杀汉奸政府高官易先生。在诱捕猎物的过程中,她跌入了一张由激情和猜疑编织而成的大网中,最终因一念之差而功败垂成。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女大学生郑苹如刺杀大汉奸丁默邨失风遇难的事件,张爱玲借了这个故事的外壳。

《色,戒》是文学批评家公认的张爱玲最优秀的小说,也是最紧凑含蓄的小说。艺术家、文化批评家陈丹青说:“《色,戒》读了好几遍,全记得。同二战前最好的英美短篇比,照样精品。”

 它是复杂并且难以理解的,李安说,也许它根本就不能被确切地说明。李安称《色,戒》是他最喜爱的小说。在李安之前,杨德昌、胡安等两岸三地的多位导演都曾经有过改编《色,戒》的设想,但是均未成功。此次李安能够在威尼斯赢得金狮,其过人之处在于能够从对小说的崇拜中走出来,摆脱那个魔咒,在对小说尊重、忠诚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停下脚步,转而表达自己对于原著的看法。李安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指出,该片故事写的其实是张爱玲自己的故事:张爱玲明写易先生,暗写胡兰成,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李安特别说明,对于影片诸多细节的扩充,也是在还原张爱玲内心想法上的一种扩充:因为写的是她自己,所以张爱玲用了很多藏锋的写法,我要把她这些藏进去的内容还原出来。”

北京十月文艺版的《色,戒》是一部张爱玲小说精选。刻画女性心理,表现乱世之中的男女情感纠葛,是张爱玲小说最为擅长的。这个选本就围绕了这个主题,除《色,戒》外还选入了《留情》、《沉香屑·第一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封锁》、《多少恨》、《五四遗事》等小说名篇。

要了解张爱玲自己对《色,戒》的想法,可以仔细读一读本书附录的张爱玲散文《谈女人》和她回应读者批评的文章《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李安的电影《色,戒》在中国内地公映尚待时日,借着电影的东风,近期以“张爱玲、色戒”为名的新书接连出笼,但都属擦边之作。作家出版社的《张爱玲〈色·戒〉》是学者蔡登山收集的有关《色,戒》小说故事原型和张氏创作资料的汇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色戒》,副标题则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作者署名夏世清。

By

日荐10-8

李云迪,一个从两千万琴童里脱颖而出的钢琴王子

花城出版社2007金秋重磅推出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神话是从小设计的,是执着的热爱,是全家人坚持不懈的付出,是牢牢地抓住每一次机遇,只要做到了,每人都能成就自己的神话!

  从爱钢琴,到爱音乐、爱生活,李云迪带你走过人生三境

本书是李云迪的第一部传记。它描写了李云迪充满坎坷和传奇的成长经历。李云迪是中国本土制造的钢琴神话:他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在获得肖邦大赛金奖之前,他一直在四川和深圳接受钢琴教育。4岁学习手风琴,7岁改学钢琴。最初的启蒙老师甚至不是键盘乐器的科班出身,后来也并未遇见显赫的名师。期间还有业界权威说他的手太小,直言他在钢琴方面不会有任何前途……这一切都让李云迪和未来的钢琴大师挂不上钩。然而他却以超常的音乐领悟力,刻苦的韧性、全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加上默默无闻但见识超卓的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应运而生。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打破了首奖连续空缺两届达15年的沉寂,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同时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2001年,李云迪留学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签约全球最大古典唱片公司——DG唱片公司的中国钢琴家。2002年,李云迪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经纪公司签订合作合约,成为首位由公司总裁维福亲自担任全球经纪人的钢琴家。他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足迹遍及欧美亚二十多个国家、两百多座城市,成为世界各大音乐厅、音乐节争相邀请的演奏嘉宾……人们将他视为继波里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当代钢琴演奏大师之后的“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他已成为最受推崇的东方钢琴家之一。

李云迪的成功让人憧憬,让人深思。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家庭,凭着对音乐的热爱,成就了西洋古典音乐的中国神话!中国有两千万琴童,每个人都可以从李云迪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借鉴:你不一定要成为钢琴大师,但你应该成为一个乐观、自信、坚持、活出自我精彩的人。本书正是从励志角度阐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成长环境和个人奋斗之间的关系,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行为,有的只是正确的人生设计和打破定论的胆识!

全书资讯云集,版面新颖,古典音乐的趣味性知识和大师们的奇谈轶事点缀其中,犹如丰富多彩的和声,烘托着李云迪曲折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此外,随书附送由德国DG公司授权出品的VCD一张,里面有李云迪演奏的5MV、访港特辑以及李云迪谈肖邦与李斯特等精彩绝妙的个人感受。

————————————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开本:16  花城出版20079月第1

作者:李音 易运文   定价:44元(随书附送DG公司授权出品的VCD一张)

By

日荐10–7

《魔女宅急便》

[]角野荣子/  []林明子/插图

彭懿  周龙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077月第1

定价:20.00

 

宫崎骏《魔女宅急便》原著

飞到屋顶上方三米的高度,琪琪觉得心情畅快无比,

仿佛连空气都带着一点蓝天的味道。

好想飞到更高的地方,更高,更高……于是,她决心要成为真正的魔女。

 

成长的路上充满艰辛,善良与勇敢是最坚实的翅膀

坐上扫帚,和魔女琪琪一起在辽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吧

 

【图书介绍】

十三岁的月圆之夜,魔女琪琪离开父母,带着黑猫吉吉降落在海边的柯里柯镇,用自己唯一擅长的飞行魔法,开了一家魔女宅急便。在完全陌生的大镇子里,琪琪将如何克服种种困难,独立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呢?

 

【获奖情况】

IBBY优秀文学作品奖

日本安徒生奖

野间儿童文学奖

小学馆文学奖

路傍之石文学奖

 

【作者介绍】

角野荣子,193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院英语文学系毕业,目前居住在神奈川县。曾在出版社工作,1960年前往巴西居住两年,回国后开始绘本和童话创作。著有《尼斯的女婿》《好想吃意大利面》《我的妈妈是阿静》《脑筋急转弯游戏》《花姐姐的客人》《裤子船长的故事》《大盗布拉布拉》《魔女宅急便》等。其中,《裤子船长的故事》获旺文社儿童文学奖,《大盗布拉布拉》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大奖。本书获得IBBY优良作品文学作品奖、野间儿童文艺奖、1984年路傍之石文学奖。

林明子,1945年出生于东京,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目前居住在长野县。曾从事杂志插画和地图绘制工作,创作《纸飞机》一书后,进入童书世界。在《第一次当跑腿》《我最喜欢妈妈了》《第一次露营》《纸陀螺,转啊转》《我会走了,直直地走》等绘本中大放异彩。

 

 

【作者的话】

写给《魔女的宅急便》中文版

 

       《魔女的宅急便》中的琪琪与吉吉,就要来到中国,来到大家身边了。从今以后,她们将在比日本大好几倍的中国辽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身为作者,我真是感到无比欣喜。

       这个故事源于我女儿十岁时画的一幅魔女图画。画中的魔女骑着一把模样有点奇怪的扫帚在空中飞。一部分扫帚苗儿编成了麻花辫,上面系着一个蝴蝶结,蝴蝶结在风中飘动。扫帚把儿上挂着一个收音机,音符像跳舞一样蹦出来。就在那个时候,我有了写一个魔女故事的念头:小魔女和我女儿一样,都是十岁,她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快乐地飞翔。这么想着,我仿佛也一起坐在扫帚上,飞过了许多地方。当然,我不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但我想,如果我写了这个故事,我就能飞了。而且,如果我不想象自己会飞,我就没法写出故事。我兴奋不已,满心期待,故事就这样诞生了。不久,小魔女有了“琪琪”这个名字,好朋友黑猫则成了“吉吉”。

       琪琪是个魔女,但她却只会一种魔法——骑着扫帚在空中飞。她用这唯一的魔法,在镇子上开了家宅急便。通过这份工作,琪琪和镇上的人成了好朋友,自己也不断地成长着。

       我觉得,只有“一种”魔法,这一点很重要。迄今为止,太多的故事里出现过无穷无尽的魔法。但我想,如果只有一种魔法,故事会变得更加、更加有趣。拥有很多魔法的话,什么都能做到: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世界第一大富豪,也可以“啪”地一下在眼前变出很多美味佳肴。可是,如果有人这样无所不能,结果会怎样呢?他肯定会变成一个任性、无趣的人吧。

       琪琪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用她唯一的魔法寻找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既然要想法设法,就需要想象力。想象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对人生非常重要的力量。我认为,这种力量才是真正的魔法。

       所以,每个人都拥有魔法,包括你。你也拥有魔法的力量。

看啊,琪琪和吉吉朝你飞来啦。请你也坐上琪琪的扫帚,一起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吧。

 

By

日荐9–20

 

《潜水钟与蝴蝶》

[]多米尼克·鲍比著

邱瑞銮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79月第1

定价:20.00

 

用左眼皮写下的生命絮语

《潜水钟与蝴蝶》引进出版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本来想死的我,只能靠想象与回忆活下去。”这是世界顶级时尚杂志——法国《ELLE》前总编辑让多米尼克·鲍比临终前在他的《潜水钟与蝴蝶》一书中写下的。本周,该书由南海出版公司翻译出版。

1995128日这一天,对于才华横溢、开朗健谈、事业如日中天的法国《ELLE》杂志总编辑让多米尼克·鲍比来说非同寻常,因突发脑中风,使他陷入深度昏迷。20天后,当他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然丧失了所有的运动功能,不能动,不能吃,不能说话,甚至呼吸艰难,全身能动的只有左眼皮,这成为他联系世界的唯一通道。鲍比的身体就像被困在重重的潜水钟里,无法自主,无法动弹,但他的心灵却如同轻盈的蝴蝶一样自由飞翔。

“我虽然免于一死,却陷在这样的处境里:从头到脚全身瘫痪,意识清醒地封闭在自己的内在世界中,无法和人沟通,只能靠着眨左眼皮,与外界对话。”在书中,鲍比这样写道,“人们按照法语ESA……的次序,把一个个字母念出来给我听……一直到我眼睛眨一下,示意就是那个字母,对方就把字母记下来。下一个字母也是照这种方式进行。要是没出什么差错,很快就可以拼出一个完整的单词,然后一些句子和片段也渐渐可以看懂。”鲍比就是这样在友人的帮助下,写下过去生活的回忆,写下当下生活的感受,写下关于活着、关于死亡、关于爱的思索,所有这些都被收入到这本如生命絮语般的《潜水钟与蝴蝶》当中。正如作家艾德蒙·怀特评价的那样,“阅读这本书,再次爱上了生命……每个字都让作者备极辛苦,这里的文字却不是简略如电报体的病床文章。它轻盈如最灵动的幽默、清醒如烹煮中的杏仁、活泼如年轻人第一次赴约的步履。”还有评论家认为,《潜水钟与蝴蝶》势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甚至任何时代,最杰出的回忆录。

也就在《潜水钟与蝴蝶》法文版出版两天后的199739日,鲍比静静地告别了他的家人和这个世界。十年后,根据这部回忆录改编的同名电影《潜水钟与蝴蝶》还一举摘得戛纳电影节大奖,震撼了世界各地的无数影迷。

 

By

日荐7-25

《十面埋妇》观看地址一
《十面埋妇》观看地址二
《十面埋妇》首映式观看地址

关于穿帮及其他(转载)

带三个表 @ 2007年07月23日20:04

昨天在单向街,看完后让大家挑穿帮。我印象中该有四五处,就是那种实在没法去掉的穿帮,都作为“经典”镜头保留下来了。

目前我记忆中的穿帮镜头,大概有这几个:

一、两口子在沙发上看报纸,地上到处都是接灯光和摄像机的电线;
二、白玲和陈之鸿吃饭和吃完饭出门前后两个镜头,白玲穿的鞋不一样,在饭馆吃饭的时候,左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右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出门的时候,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后来非非跟我说:她这人比较拧巴;
三、最明显的一处,侦探公司老板送男主角出门,墙上的影子是我们录音助理举的话筒。
四、还有女主角在街上走的长镜头,前面在公司前台的时间是下班时间(傍晚),接下来的场景是大中午。
五、还有一处是三个人在饭馆里吃饭,男主角的旁边不时出现反光板;
六、最经典的穿帮出现在两口子去吃饭的路上,俩人在出租车里,男的在里面,女的在外面。可下车的时候,男的先出来,女的后出来。我估计是男主角从女主角的身上爬过来的。
还有几处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昨天好多人都指出其他穿帮的地方了,还有什么,告诉我。

顺便说一下,好多人都指出:男主角在沙发上看报纸前后的两个镜头,前一个镜头是《新京报》,后一个是《信报》,严重穿帮。

事实上,这是为了告诉观众女人洗澡的时间比较长,当时就这么设计的。因为两个镜头是剪在一起的,造成穿帮的错觉。包括像奶猪这样仿专业影评人都上当了。

顺便再说一件事:很多人说无法在线观看,无法下载。这不是腾讯自身的问题,他们的带宽比那个傻逼新浪还宽,但你可能听说过,在互联网上,是在执行一国两制,电信跟网通,你放在电信,网通下载观看就有问题,反之亦然。所以,不管放在哪里,总有一部分人倒霉。

By

日荐7-25

《巴别塔之犬》

[] 卡罗琳·帕克丝特

何致和

南海出版公司 20077月第1

定价:2200

 

 

一只狗如何说出女主人的死因

《追风筝的人》让位《巴别塔之犬》

 

美国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爱情悬疑小说《巴别塔之犬》甫一面市,便压倒畅销书《追风筝的人》,迅速登上亚马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本周,这部小说的中文简体字版由南海出版公司引进出版。

 

《巴别塔之犬》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神秘离奇的氛围中,一个女人从苹果树上坠地身亡,是意外还是自杀?无人知晓,唯一的目击者,就是她的爱犬“罗丽”。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语言学家,因为思念妻子却无从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异想天开地打算教爱犬“罗丽”说话,让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罗丽”说话的期间,语言学家逐渐开启了和妻子之间的记忆之盒:从他们第一次的约会、信守彼此的时刻,到妻子制作亡者面具、对于亡灵世界的着迷、接连不断诡异而残破的梦境……至此,语言学家才渐渐拼贴出妻子的样貌。那么,他将用何种方式找到他与爱犬“罗丽”共通的语言?最后他能否让爱犬“罗丽”说出女主人死亡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巴别塔之犬》的作者卡罗琳·帕克丝特是当今美国新生代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其处女作《巴别塔之犬》因以象征语言分野的“巴别塔”作为基调,全书充满了迷雾鬼魅的神秘、古老的传说,以及感伤般的回忆历程,这部小说甫一面市,便压倒当年的畅销书《追风筝的人》,迅速登上亚马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美洲人评论说,这是“一个关于回忆、语言、悲伤和赎罪的故事,一次令人心碎的探寻!”欧洲人评论说:“这是一本罕见的小说……除了古老的神话、鬼魅的精灵所营造出的奇特氛围,还有心灵治疗、神秘塔罗牌……而当你随着主角一步步走向事情的真相时,更会感到一种椎心的痛楚……”亚洲人则评论说:“人人都以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以为自己最了解那个亲近的人——然而,这座巴别塔真的存在吗?”目前,《巴别塔之犬》正以22种语言版本在世界各地风靡。

 

By

日荐7-3

向中国古典文化一次虔诚致敬之旅

继承了韩邦庆小说风格的海派巨著

具丰厚知识、好看而发人深省之作

译文社力荐无“的”小说之《官窑美人》

 

 

 

 

作者/程庸

文类/古玩小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6
书号/978-7-5327-4164-9/I·2327

装帧/ 平裝

开本/16

篇幅/332

估价/30

 

 

《官窑美人》通过一个古董商人的故事勾连起来的那些瓷器,都实有所据,每一件物事都有来头,每一款藏品都有根据,每一个与它们勾连的故事也都有根源。

 

 

内容

李茗沁出身古玩世家,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对古董有着莫大的兴趣,也一直梦想着能恢复先辈的风光。没想到,他初试身手,竟然买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国宝级古董——宋朝官窑贯耳瓶。他平静的生活从此打破,其中更是蹊跷连连。

这件贯耳瓶,先是被人视为天价珍品,但转瞬间又一落千丈,被贬为不值铜佃的高仿品;有人对之横刀夺爱,有人设法暗地调包;古玩场上,收藏界内,一个谜团尚未了结,又一桩疑案却又横生枝节。更何况还夹杂着李茗沁与女友皎皎忽冷忽热的波折情感,以及他对古月轩神秘莫测的徐楣丽那隐隐然而又无法克制的倾慕。虽然不过是一件玩器,却牵涉到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愁,甚至还有父辈遗留的难解恩怨……

作者是古陶瓷学、文物学方面的专家,也是文字练达、学养深厚的诗人。本书在写作中,前所未有地没有出现一个“的”字,却丝毫不影响语言的畅达。丰厚的古玩文物知识,以及精彩的收藏拍卖内幕,浑然融入悬疑横生的好看情节。

 

作者

程庸,原名程勇,《申江服务导报》古玩、读书版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主要文学著作有:《德令哈囚犯》、《一个人的百部经典》、《蓝鸟》、《月亮下的蛋》(与若隐合作)、《追忆古典的美雅时光》(与若隐合作)。

主要文物研究著作有:《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古玩揭密》、《古玩鉴定自测》(参与主编)、《明清古玩真赏》(参与主编)、《古陶瓷艺术鉴赏与修复》(与蒋道银合作)。

 

 

权威推荐

 

《官窑美人》是一个曲折好看的故事,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更是它以文字为桥,引领读者前往的那个关涉古董收藏鉴赏的深邃世界。主人公李茗沁的名字显然暗喻了“明清”两个字,传递出强烈的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追求,在我们这个日趋现代化的社会里,读一些启迪人的故事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面对如此丰厚的宝藏,除了珍藏在室,更要温习于心。我们不妨一边跟着《官窑美人》去历险,一边也悠然领略中国古代陶瓷器物之美好。若去博物馆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文化便不再是象牙塔专属之物了,它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就在身边。

 

——陈燮君上海博物馆馆长

 

 

这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让小说家眼红的小说。

它有一个好的大故事框架,主人公犹如侦探,一路寻宝、探宝,框架非常完美,但是,作者又没有被这个框架牵着鼻子走,而是放开了手脚,不把笔墨限制在悬疑侦破上,撒开了写心性、情趣、物事,尤其是写那些瓷器。

作者立志构造一种真正配得上那些陶瓷也配得上海的灿烂、悠远、古雅、沉厚的语言,他的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想起南方写作或者海派写作早已失却了的传统,那个在韩邦庆的小说中曾经昙花一现的传统。

——葛红兵作家、批评家

 

 

将古玩市场能够写得如此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当今国内长篇小说中,此书大概是第一部。以古玩市场见证上海城市生活,在上海的长篇小说中,这大概也是第一部。我的感觉,《官窑美人》是有海派小说的传承气息。

 

——杨扬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作者写尽了古玩收藏界的风云变幻、盛衰沉浮,在颇具侦探故事元素的框架内展示了涉足其间的各色人等命运的悲喜无常。它深藏着对已消逝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缅怀,这一怀旧的姿态本身便是对喧嚣的当代生活的距斥。

——王宏图作家、批评家

 


 
开创性诗意文字,无“的”小说实践中文之

《官窑美人》是程庸凝聚十年心血写成的唯美作品,在这部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里,通篇都没有出现一个“的”字。可以说,作者是以实验性的笔法,写作了一部前所未有的“无‘的’”小说,然而文字通达,表意流畅,读来趣味盎然。这一开创性的尝试源于作者对中文的信心,中国古文言简而意赅,有宋以前,很少使用“的”字,而现代人对“的”字则已陷入过度滥用的状况了。作者深感中文之美在今日的失落,才写作出这样一部诗意之作。

 

具备惊人深度和丰厚知识的拍卖收藏小说

 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清 陈浏《陶雅》

《官窑美人》堪称一部知识型小说,作者是一个文物古董收藏鉴赏家,对古董文物有非常人能及的知识和挚爱,他将他一生的文化积累都融入了这部心血之作。令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了解诸如“宋代五大名窑、紫檀花梨、青铜等”器物知识,同时也能领略“捡漏、铲地皮、跑筒子”等关涉古玩内幕的行业术语。在收藏与拍卖日已进入大众视野的今天,《官窑美人》无疑具备古典文化普及教育的作用,令人意外而喜。

 

官窑美人,探讨极品女性的标准

小说的名字,既指一对价值不菲的官窑美人瓶,也寓意了故事中所涉及的女性。皎皎与徐楣丽,是主人公李茗沁声明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理不清的恩怨纠缠贯穿故事首尾。然而,在李茗沁(抑或可以把他视为男性之一名代表)的心目中,究竟怎样的女性才称得上是极品女人呢。官窑美人,既牵扯物欲,亦藏有真情。

 

异常好看的情节演进,荡气回肠的宏大叙事

古玩界是一个烟熏火燎的名利场。真正的文物日见稀少,而为了谋利,仿制品赝品充斥于市,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间或,为了争夺稀世的珍品,屡屡闹出命案。这一切,使古玩界蒙上了一层波诡云谲的凶险神秘色彩。由于知识上的匮乏,常人要想登堂入室,一览古玩文物世界的风光,本来就有着很大的障碍;而收藏界不时爆出的火炮味,更让人望而生畏。程庸的长篇小说新作《官窑美人》则推开了这扇神秘的大门,以极为细腻生动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古玩收藏界色彩斑斓的众生相。作者有意借用侦探故事的某些元素进行写作,更增添了作品的趣味。

 

书评

悬疑·心性·情趣·物事

(葛红兵)

程庸写出了一部非常好,非常好的小说。这不仅仅是程庸一个人的收获,也是上海小说界的一个收获。

程庸曾经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常人不能及的敏感,程庸又是一个文物古董鉴赏收藏家,他对古董文物有非常人能及的知识和挚爱,这两样决定了程庸写小说的时候,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德令哈囚徒》里,他用了他一半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现在,到了他的第二部小说《官窑美人》,他又加上了另一半积累,古董文物的文化积累,他终于倾囊而出,也终于,这部小说没有辜负他。

他是把小说和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了,小说和人生成了一个事物,他把自己的全部都放进了小说:这个小说就有了依托,也有了寄托。

他还把上海、上海的历史和现实放了进去,这是一部真正的文化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徐楣丽说过这样一句话:“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去追寻,追到一件是一件,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值得。”这句话说的是主人公对文物古董的情衷,其实,也可以代表程庸在这部小说中所寄托的追求。《官窑美人》首先不是着力于写人物,更不是着力于写故事,而是着力于写陶瓷,写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灿烂的万花缭乱的陶瓷文化是这部小说的主角。这些主角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由作者虚构出来,《官窑美人》通过一个古董商人的故事勾连起来的那些瓷器,都实有所据,每一件物事都有来头,每一款藏品都有根据,每一个与它们勾连的故事也都有根源。程庸亲自作画,为那些“主人公”画了图。《官窑美人》里所有的插图都是程庸自己画的。他写出了那些瓷器的诡谲和美丽,他也用小说承载了一种文化。

这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让小说家眼红的小说。我自己也治小说,老实说,我看了这部小说是眼红的。他有一个好的大故事框架,故事围绕国宝南宋修内司官窑贯耳瓶展开,它到底是真品还是假货?它有没有被人掉包?李茗沁犹如侦探,一路寻宝、探宝,大故事框架非常完美,但是,作者又没有被这个框架牵着鼻子走,而是放开了手脚,不把笔墨限制在悬疑侦破上,而是撒开了写心性、情趣、物事,尤其是写那些瓷器。

《官窑美人》看起来处处是闲笔,然而又笔笔是故事。这在我看来,是好小说的最重要标准。它不是依靠外在情节,而是依靠笔笔生花的妙处,大处看不到人为的故事痕迹,小处却处处都是机关、是妙悟、是故事,读来不忍释手——这种小说非常中国化,它不是靠大起大落的悲剧或者喜剧,而是靠无悲无喜的生活流,生活流淌着,小说似乎是顺从了生活的散漫无章,但又在散漫无章中提炼了无尽的意蕴,这样的小说是大处平淡,实则每一笔都出彩。

《官窑美人》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派小说。上海到底在骨子里是什么呢?《官窑美人》我觉得摸到了上海的风骨,她就是一个官窑美人,有很厚的积淀,很重的历史,很贵的宝气,程庸对上海的体悟和观察,就通过围绕李茗沁的三个女人“母亲”、“妻子”、“情人”体现了出来,也通过围绕李茗沁的生意对手、合作伙伴体现出来,这些人物又围着那不能碰摸的矜贵瓷器转,瓷器让他们的灵魂和身体都在阳光底下晒得透亮了,上海也在这个故事中透亮了。

《官窑美人》的语言是献给上海的诗,《官窑美人》里没有用一个“的”,为什么呢?程庸立志构造一种真正配得上那些陶瓷也配得上海的灿烂、悠远、古雅、沉厚的语言,程庸的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想起南方写作或者海派写作早已失却了的传统,那个在韩邦庆的小说中曾经昙花一现的传统。

 

 

书评二

       

(王宏图)

    人们不难想象,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会在其鼎盛时期创造出令人骇目的文明成就,在晴和的日光下散溢着璀璨明丽的光焰。但世间最无奈的莫过于没有东西能够永久留存,有始必有终,来自尘土的必归于尘土。像是一场壮丽的日落,多少当年叱咤风云、雄视四方的文明在经历了其巅峰期后慢慢地殒落了,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中华帝国莫不如此。当然,发生过的一切不会被轻而易举地抹去,在文明的废墟堆上,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遗迹,荦荦大者有古罗马的圆形剧场,中世纪富丽的哥特式大教堂、城堡,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紫禁城,蕞尔小者则是林林总总,不计其数,散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桌案床椅,碗盆瓶罐,工艺书画,不一而足。与留传下来的用抽象的符号写成的书面文献相比,它们可触可摸的物质外观赋予了它们以文字形态所不具备的生动鲜活的情态,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孕育它们的那一时代早已香消玉殒,但它们作为已消逝了的时代的见证,在人们细心赏玩之间酿造出了一个似真而幻的氛围,在那一刻,时光在倒流,将他们带回到了长久心仪的古代,体味到另一个时代的真实韵味。

有这样一批具有特殊嗅觉与癖好的人,他们终日沉迷于收集、鉴别、赏玩古玩文物,以至于废寝忘食,乐而忘返。但切记这绝对不是一个纯粹、涤除了物质功利的圈子;相反,这是一个烟熏火燎的名利场。随着时光的推移,真正的文物日见稀少,身价陡然飙升;而为了谋利,仿制品赝品充斥于市,一时间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其间,为了争夺稀世的珍品,屡屡闹出命案。这一切,使古玩界蒙上了一层波诡云谲的凶险神秘色彩。由于知识上的匮乏,常人要想登堂入室,一览古玩文物世界的风光,本来就有着很大的障碍;而收藏界不时爆出的火炮味,更让人望而生畏。程庸的长篇小说新作《官窑美人》则推开了这扇神秘的大门,以极为细腻生动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古玩收藏界色彩斑斓的众生相。

作为一部以收藏界为描绘对象的小说,《官窑美人》自然牵及到不少文物古玩知识性的内容。但在这部作品中,这些元素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并不让人生出烦厌之心,相反却赋予了这部小说一种独特的文化气韵。主人公李茗沁便出生自一个收藏世家,古玩商铺林立的福禄街成了他日后活动的主要舞台,他结交的三教九流或多或少都与文物收藏有着一定的干系。此外,作者有意借用将侦探故事的某些元素引入作品,这更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李茗沁以千元之价买进的南宋官窑贯耳瓶成为整部作品的文眼。它牵动着众多的人物:它一度被视为国宝级的珍品,价值可达数百万之巨,但转瞬间又一落千丈,被指认为仿冒品。这其中有着何种蹊跷,是不是中途遭人换包?李茗沁开始了漫长的探寻,想寻找出其中的奥秘。这个悬念一直延续到全书的结尾,其间许多人物,尤其是徐楣丽,都蒙罩着一层神秘的纱幕。而李茗沁家传的超级珍品官窑青花美人瓶的命运更是让人扼腕。母亲去世前将它传给了李茗沁,但它却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被震碎。这一让人击节称赏的细节强有力地烘染出世事无常的沧桑之感。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紧张曲折的故事层面,那还没有完全触及到作品的内核。和书中的人物一样,作者对古玩文物怀有强烈的感情,下面的这段话不妨视为其的心声:“古玩艺术品虽属过去,但现在看来,仍然鲜活,具有生命力,而现在许多东西,看上去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生命力,不耐看,是死货。”像官窑这样的艺术品,由于太精美了,所以会摄人魂魄,让人沉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但古玩收藏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它商业价值的实现,而是一种非功利的审美赏玩与凝视。这种癖好尽管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倒霉,但也让人的生活涂抹上了一层诗意。明代作家袁宏道对此曾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钱奴宦贾之事。”但可悲的是这样的古玩收藏者今日已近乎绝迹,李茗沁也根本算不上,他为了追寻贯耳瓶的原委,最后还卷入了刑事官司,差点陷入一场灭顶之灾。在精美的文物的映衬下,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显得何等猥琐卑陋。从这个意义上,《官窑美人》是对已消逝的传统文明的一曲深情的挽歌,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清亮激越,但最终涌流出来的是一种超越于尘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