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荐10-12
随着易中天的炙手可热,由他带动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阅读热潮风头正劲。本周,由南海出版公司推出的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迎风挺进,前来“搅局”。《项羽与刘邦》是在《史记》和《汉书》的基础上,重构了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的历史风云。由于与易中天的品史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称其“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
《项羽与刘邦》清晰地展示了人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抓住了中国历史上最富活力的时期,最富戏剧性的对决,深入挖掘,向我们呈现了其周边千丝万缕的细节。《项羽与刘邦》不仅是一部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争霸史,而且还是一场项梁、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风云人物权智对决的精彩大戏!善与恶、义与欲、人心的险恶与脆弱,刚猛与阴柔,随着司马辽太郎笔下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进场与退场,引领读者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震撼。正如作者自己坦言:“我在写作时,如果看不到那个人的脸,看不到那个人站的地方,那么我就无法写下去。”
《项羽与刘邦》呈现出与易中天作品迥然不同的特质。《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重在“品”,像刘邦、韩信这些著名历史人物被逐一分割,进行独立评述,这未免忽略了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项羽与刘邦》是贯穿历史发展脉络的整体,它将所有人物放在同一个场景下,彼此衬托,极具现场感。在书中,刘邦、项羽等无数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重新获得了生命,在作者笔下血肉丰满,因此司马辽太郎被誉为“彻底的现场主义者”。此外,小说对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解析,全篇散见对刘邦多角度描写,书中充满多重复杂而清晰的共鸣音。聚焦一个人物,不断转移视点从各个侧面进行描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最大看点。
《项羽与刘邦》依据《史记》和《汉书》,但在表现形式上与它们有很大不同。作者司马辽太郎最初构思这部作品时就曾说过:“故事源自《史记》和《汉书》,我在参阅文献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想像,将当时人物所置身的时代风俗、思考方式、伦理习惯等进行还原。”这种还原意味着对世界上最杰出史书《史记》的表现手法的直接挑战。《史记》采取了一种简洁传神的描写,通过对史实的“实录”,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而《项羽与刘邦》则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小说,它透过司马迁的眼睛,透视历史纪录的背面,对活跃在《史记》里的人物,进行更直接、更普遍地人性分析,它不是对《史记》的演绎或概括,而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重构,具有从天空俯瞰大时代动态的特质。
《项羽与刘邦》不但在日本销量高达230多万册,排名仅次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而且也受到我国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的赞赏,他在第一时间读完样稿后激动地说:“我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这部《项羽与刘邦》。令人吃惊的是,司马辽太
司马辽太郎192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原名福田定一,因为极其崇拜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索性把笔名取为司马辽太郎,即“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之意。司马辽太郎擅长创作历史小说,代表作除《项羽与刘邦》外,还有《戈壁的匈奴》等多部作品。为纪念他在小说界的贡献,日本专门设立了“司马辽太郎”奖,这也是最著名的历史小说奖项,被誉为日本历史文化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
《项羽与刘邦》
[日] 司马辽太郎 著
赵德远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6年9月第1版
定 价:49。80元/(上、下卷)
近期评论